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农业绿色低碳、绿色智能肥料创制等方向的高水平人才,具体岗位如下:
以上各岗位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专业要求等内容请详见中国农业大学人才招聘网站http://cauzhaopin.cau.edu.cn/zp.html#/
【应聘程序】
应聘者须登录中国农业大学人才招聘系统(https://cauzhaopin.cau.edu.cn)注册,按要求完善个人信息,再应聘相应岗位,不接受电子邮件投递简历。
【团队介绍】
2018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成立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担任院长。团队面向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绿色梦想“121”行动,即:创新1套理论-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取得2个突破-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创新与绿色智能肥料产品创新、实现1大变革-绿色高产高效区域实现。团队秉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通过农业全链条界面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落地模式探索,阐明绿色作物生产、绿色种养循环、绿色产品产业、绿色生态环境“四大板块”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水-土-气界面物质交换与生态涵养功能”“植物-土壤界面物质代谢耦合机制与资源高效”“植物-动物系统界面物质循环与环境减排”“生产-消费系统界面营养物质的互作机制与调控途径”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重点创新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突破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和绿色智能肥料新产品,政-产-学-研-用协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大面积区域实现,形成核心技术和产品产业,寻找破解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协同实现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等多重目标。(详细内容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网页:https://naagd.cau.edu.cn/)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一)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依托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为主要科学目标,系统研究根际生命共同体结构、功能与运行机制,重点突破碳与养分流耦合及信号调控、植物第一第二基因组融合、多界面生物互作及级联增效机制;阐明养分高效植物基因型、根际核心微生物、根际微生态协同调控机制,建立根际生命共同体生物学调控途径,支撑绿色高产高效技术与绿色智能肥料产品研发。
(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以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为指导,重点开展以下四大研究方向。第一、高产群体智慧构建,即基于知识和经验,结合作物过程模型模拟和农学诊断,设计匹配当地生态条件的高产群体,构建适应不同区域生产条件的差异化高产智慧群体模式;第二、根际生命共同体调控,即创新根际局域全生育期调控原理与技术、根际局域碳氮调控原理与技术、根际氮阻控原理与技术、地上-地下碳与养分耦合原理与技术;第三、土壤健康与作物高产协同,即明晰关键障碍因子与靶向消减、精准调控根‑土-微生物互作与养分高效循环、强化碳-养分-水循环与产能系统提升;第四、采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高精度识别技术与装备,融合根际生命共同体技术与绿色智能产品,建立土壤-作物系统全程智慧精准管控技术模式。
(三)绿色智能肥料产品:以作物-土壤-微生物-环境互作增效调控的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为基础,创制新型绿色智能材料、活性物质和新微生物菌种,突破矿物养分活化与全量利用、养分及功能物质和菌种保活、养分形态配伍与活性物质组配整装等关键技术;建立绿色智能肥料“研产销用”一体化研发创新体系,创新肥料生产工艺与装备;创制功能特征明显、增产增效、节本提质、低碳减排多目标协同的绿色智能肥料新产品,推动肥料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四)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实现: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协作网等平台,创新“自上而下”目标导向系统设计与“自下而上”场景驱动应用高度糅合的科研新范式,重点突破在生产一线实战场景中创新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应用模式,构建农业产业区域适用性关键技术体系,创新多主体协同的技术规模化落地模式,多学科交叉、多主体融合打造具有开创性的国家样板基地,为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区域模式与国 家政策建议。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
2025年8月9日
Copyright@2022-2024 hgjobs.net 北京谷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